公务餐改革,“零接待”需要“硬落实”

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,落实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要求,减轻基层负担,8月19日,安庆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中心、市财政局联合印发《安庆市市域内公务餐管理办法》,全面实行市域范围内公务活动“零接待”。(8月21日《安庆晚报》)

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,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一环。安庆启动公务餐改革,推行市域内公务活动“零接待”,并通过“一码通”预约就餐、扫码支付,借助制度设计与技术支撑,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探索出新路径。这一举措值得肯定,但更值得关注的是,如何让“零接待”从纸面规定真正落地为日常习惯,成为公务人员的自觉行动。

众所周知,公务接待,一度滋生出“舌尖上的浪费”,甚至成为一些人变相享乐、违规吃喝的渠道。用公款吃喝,不仅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,也加重基层负担,挤占公共资源。因而,从“有接待”到“零接待”,表面上是餐桌上的减法,实则是作风建设的加法。所释放的信号很明确:公务活动要回归务实本色,清清爽爽办事,干干净净交往。

“零接待”的关键,在于“硬落实”。再好的制度,如果只是写在纸上,不落实,就会成为摆设。一方面,要有刚性的制度约束。安庆的做法,既建立覆盖全市的就餐点,又通过客户端实现预约、支付、记录,实现全程可查、可溯。这种数字化手段的引入,打破了“模糊地带”,让公务餐有规可依、有迹可循,是对落实的一种有力保障。另一方面,还要有严明的监督机制。纪检监察、审计、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,形成合力,才能让制度长出“牙齿”,避免“上有政策、下有对策”的空转。

落实“零接待”,还需要观念上的自觉转变。制度可以管住手,但真正的长效,还得管住心。公务人员要明白,减少接待不是冷落,而是对彼此的尊重;不铺张浪费,不意味着待客不周,而是彰显简朴之风、务实之态。把简朴当作常态,把节约当作荣誉,才能让“零接待”真落地。

更进一步看,“零接待”的落实,折射的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。过去,一些地方在接待上讲排场、比阔气,既浪费了资源,也滋生了形式主义。如今,通过数字化监管、统一管理,不仅堵住了浪费漏洞,也让公务活动更规范、更高效。这种转变,不只是餐桌上的清风,更是治理思维的进步。

当然,改革越深入,越需要警惕“反弹回潮”。一些地方或单位可能打着“方便工作”的旗号,变相恢复接待;个别人可能借口“情面难却”,寻找规避空间。对此,必须保持高压态势,发现一起、查处一起,确保“零接待”不变形、不走样。同时,也要持续完善配套措施,比如在差旅审批上严把关口,在公务支出上强化透明公开,让“零接待”有全链条的制度支撑。

公务餐改革,事关作风,更关乎民心。群众对公款吃喝深恶痛绝,对清正简朴则由衷拥护。能否把“零接待”落到实处,既是对干部纪律作风的考验,也是对党风政风的检验。把这项改革抓紧抓实,不仅能让节约之风在公务活动中蔚然成风,更能推动清廉政治生态的不断巩固。

一餐一饭,见初心本色;一举一动,显为政清廉。公务餐改革,让餐桌上“清风长吹”,让“零接待”真正成为公务活动的常态,让公务餐的“简约风”吹遍机关、深入人心,必将为推进作风建设、涵养政治清风注入新的力量。(孙维国)

随便看看

山东能源白庄煤矿:“三个狠抓”筑牢安全生产“防护堤”

国家卫健委医院研究管理所调研济南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中心

品牌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聊城市多措并举打造“聊城优品”

东湖评论:让“江城担当”落地有声

【天眼问政】违停司机与交警“躲猫猫”!贵阳观山湖区这段路何时告别“堵局”?

【天眼问政】贵阳火车站过街难:斑马线消失,电梯罢工

中国人寿财险威海中支:道路救助基金,你不知道的“生命保障网”

鲁大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培育建设单位

建行烟台分行举办“走进烟台博物馆”文化讲座

连续六年财政安排超1亿元,聊城市持续发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